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务公开>>校园新闻
雕庄小学:非遗传承“淮阳泥泥狗” ——记“天宁星课堂”线下幸福志愿者之雕小站
发布时间:2024-07-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量

  7月24日下午,“非遗传承——淮阳泥泥狗”活动在朝阳花园社区二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的党员志愿者朱量老师来到朝阳花园社区,开启了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党员志愿者队伍2024年天宁星课堂之线下雕小幸福志愿者共建朝阳花园社区少儿暑期第三次活动。

  “泥泥狗”又叫“陵狗”或“灵狗”,是远古民间艺术,是羲皇故都淮阳民间泥塑玩具的总称,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它并不只是表现狗的形象,而是伏羲、女娲以及远古生灵群像的高度概括变形的祭祀物,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和拓展。因造型古拙在众多民间艺术品中具有独特魅力,伴随着古老庙会和民间文化的绵延流传而至今。“淮阳泥泥狗”于2014年11月11日被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文物界尊称为“活文物”“活化石”“真图腾”。

  活动现场,社区志愿者向孩子们展示了泥泥狗的非遗作品,娓娓道来,详细讲述了“非遗文化—泥泥狗”的发展历史和蕴含的文化内涵。随后给大家发放了黏土和制作工具,并分享了泥泥狗的制作方法。接下来就轮到孩子们自己动手体验,孩子们先将黑色黏土包裹在志愿者提供的垫板上,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各色丙烯画笔在自己的“泥泥狗”上进行创作。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有的孩子画上了传统“泥泥狗”代表性纹样;有的孩子则加以创新采用大胆的颜色线条制作出完全不一样的新潮“泥泥狗”。随着一个个独特的“泥泥狗”造型的完成,孩子们也从中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次非遗文化手工活动,不仅培养了社区儿童的动手能力,还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泥泥狗”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孩子们在了解“泥泥狗”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对非遗文化的认知,营造了更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文:语文组:  朱量  审核:曹燕)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路2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