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也是“双减”政策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为了让老师们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全体数学组老师认真聆听了刘燕老师对新课标中的“常见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的解读。
第二学段将常见数量关系中“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改为“总量=分量+分量、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量=分量+分量”是新增的内容,将原来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两个数量关系扩充为三个,而且突出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合理利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刘燕老师用4个具体的课例片段对《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解读。片段1:说一说——感悟加、减法的意义 第一个环节:初步认识加法 用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并借助动画演示:女孩把两只手里的气球合并在一起。再让学生说一说,初步了解情境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下。强调合并用加法表示。第二个环节:初步认识减法。教学方法与加法类似。片段2:画一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整体感知图形的变化,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抽象加、减法算式。片段3:摆一摆——感受加、减法的关系。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整体把握问题结构,形成对问题的结构化认识。片段4:讲故事——初步感悟加法模型。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新课标又有了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够正确领会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将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师们在新理念的支撑下,在新教学的实践中反思、总结、改进、创新。雕庄中心小学的教师们相信乘风破浪能踏歌行,策马扬鞭必能奔前行。
(图文:庄丽 审核: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