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的陈帆老师对《认识11-20各数》这节课进行了设计探究。
课堂上,陈帆老师借助卡通介绍原始的石子计数,设计摆小棒活动,学生动手捆小棒困成一捆,感受“一”到“十”的过程,复习了“1个十就是10一”。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体会有序,自然深化“10个一是1个十”这一重要概念。在本节课中,陈老师紧抓教学常规,充分引导,学生通过看、说、摆等活动,充分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大小。陈帆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认识11-20各数》,陈帆老师精心的准备,巧妙的设计,用灵活生动的儿童化数学语言,寓教于乐,启发诱导,感悟数的产生,数的应用,数的大小及数位。
评课时,高碧云老师针对复习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她认为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新的计数单位有创造的需求,学生只有充分经历“满10进1”的过程,在感知用不同计数单位,会导致数的次数不同,才能意识到新的计数单位带来的方便,才能巧妙运用“一”和“十”。
本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持续深入学习、探索,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内涵,以研促教,进一步发炸学生核心素养。
(图/文:数学组 伍珈宁 审核: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