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第一节课,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综合组科学和信息教师齐聚圆梦楼四楼录播教室,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活动,共同聆听了殷玉艳老师执教数字化科学课《风的成因》。
这节课殷老师对课堂中学生实验材料进行了有效改进,运用人工智能传感器助力教学,是对新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风的成因》部分教学内容的创新探究课例。
首先殷老师以真实情境导入,如何让风车转动起来,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风。引导孩子们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鼓励孩子们多思考,发散孩子们的思维。接下来进入主题,殷老师提供了本节课可选的实验器材,让孩子们进一步思考,怎么来设计实验验证。因为本节课用到火,殷老师特意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进一步明确,加热时间不易过长,选择打火枪,细节处可见殷老师对学生实验教学的思考。
风的形成与空气温度有关,怎么让孩子们看到这个现象,殷老师借助人工智能中温度传感器,与数字化掌控板结合,用数字说话,让孩子们看到温度差。
课后,老师们就这节课,结合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展开了讨论。芮清副校长建议殷老师可以就本节课展开后续研究,可以让孩子自己动脑设计实验材料装置验证,也可以本节课为基础,展开做一名小小气象家活动。以学校特色项目“小学生职业启蒙”为抓手,展开项目式活动,形成系列课程。
殷老师以情境式导入,任务驱动,巧用数字化平台,使孩子们学习更加形象化,将人工智能传感器加入到科学实验检测中,为智慧课堂建设提供新视角,拓展新思路。
(图文:综合组 朱琴 审核:丁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