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强调“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而小学阶段每一种运算每一种运算都有各自的算法和算理,怎样沟通其关联性,使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呢?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张丹老师进行了在“计数单位”统率下“数运算”的一致性的主题研究。
9月26日下午,张丹老师执教了一节研究课《乘法计算的再认识》,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邓炜老师前来指导教学。张老师首先从“一个数乘整数”出发,利用几何直观感悟其运算本质是计数单位的累加;然后拓展延伸至小数乘小数,分数乘分数,用原来的计数单位去度量已然行不通,需要创造新的计数单位,而这个计数单位相对隐性化,借助“面积模型”实现,用新的计数去度量运算结果。最后再进行拓展,是不是所有的乘法运算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那其他运算呢?加法、减法、除法呢?课堂尝试利用“面积模型”融通“自然数、分数、小数”乘法的算理,实现乘法运算的一致性。
邓老师指出:数的运算中最大问题是算理割裂,加减乘除各有各的算理,整数、分数、小数运算各有各的算法,学生对这些运算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的认识,而创生这样一节“再认识”的课非常有价值。课堂最大的亮点是用“算一算一共计数单位”融通所有乘法算理。也指出了很多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对“新的计数单位”有更强烈的认识,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背后的藏着的共通的“理”……
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把学到的理论用到课堂教学中,勇于实践尝试,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数学组 黄瑛 审核: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