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竹,一把刀,一双手,就能将花鸟鱼虫、诗词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竹筠之上,这就是常州雕庄的非遗项目——留青竹刻。在6月中旬的天宁区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中,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的舞蹈队以“留青竹刻”为题,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以非遗传承为主线,编排了舞蹈《刻竹留青》,获得天宁区舞蹈比赛特等奖。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略本土特色,在舞蹈中展现留青竹刻的精髓,6月28日,舞蹈队的同学们在黄伟良校长的带领下,到雕庄留青竹刻传习所进行参观,实地感受竹筠之美。
一刀一世界,一竹一人生,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敏老师早早地就在传习所等候着孩子们。来到传习所,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精美的竹刻作品,孩子们兴奋地辗转在各个展示柜前凝神欣赏。有的是竹、兰、竹、菊等传统纹样,有的是书法作品,还有一些竹刻的小挂件,每件作品都精美绝伦。这让大家不经对如何雕刻充满了好奇,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徐敏老师则带着亲切的笑容耐心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为了让同学们更系统、深入地了解留青竹刻,徐老师从竹的文化、精神,到详细地选竹、刻竹的过程,再到雕刻的技艺都一一介绍,并结合作品向同学们传达竹刻艺人的工匠精神。竹刻艺人需要学三至五年才能掌握刻竹技艺,两月余才能完成一件作品。这就和舞蹈一样,要经过长期的基本功训练才有能力去表现一个舞蹈作品,不断地练习、打磨才能舞出精彩。徐老师说:“做留青竹刻最难的就是坚守,这需要刻竹人拥有匠心精神。”同样,舞蹈训练也需要秉持匠心,吃得了苦,经得起沉淀,才能成就令人惊艳的舞蹈作品。
听完徐老师的介绍,对于匠人作品背后倾注的心血,对非遗文化的坚守,都深深震撼着每个同学。大家围在一起分享着自己的感悟。苏梓格同学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竹板上刻的一只老鹰,它的每一地方都刻画得很细致,栩栩如生,这一定需要很多年的练习才能拥有这样的技艺刻画出来吧!我得回去好好练习基本功了!”安悦溪同学说:“今天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能来到这里,参观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了解了留青竹刻的制作过程和它背后的传承意义,让我感触很深。在今后的舞蹈训练中,我们也会学习这种匠心精神,更加努力地训练,每天勤加练习,用我们的舞蹈将留青竹刻更好地传承下去。”在离开传习所前,徐老师也献上了真诚的祝愿:“希望雕庄的孩子们能将本土特色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并期待孩子们能在市赛中获得佳绩。”
以竹为纸,以刀代笔。留青竹刻在竹筠上绘就大自然的千态万物,传承匠心精神,雕庄的孩子们将用精湛的舞姿来诠释传承,用平凡成就辉煌,带着雕庄的瑰宝走向更大的舞台。
(文:综合组:吴冰清 审核人:朱钰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