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每逢读这首词,我便被那茅草屋,溪流,草坪深深迷住,想起外婆家的屋檐。
外婆家的屋檐长约莫半米,由青瓦堆积而成。青瓦一片片堆上去,整整齐齐,屋檐尽头,拱形的瓦片在屋上形成一道波浪。 雨天雨水便顺着波浪落下,这时,那波浪仿佛在流动在舞蹈。
每到立春,我便坐在屋檐下痴痴地看着檐下鸟窝里的小鸟。鸟儿总是叽叽喳喳的,我也学着鸟儿的叫声,和它们一起呼唤着觅食的鸟妈妈。若鸟妈妈经久未归,我就会急急的跑去问外婆,让外婆把鸟妈妈找回来。外婆总楼着我,陪我站在檐下,看着远方的天空。若大鸟还未回来,我便拿着小铁锹,帮鸟妈妈找虫子,一找便是半天。外婆只好无奈地看看我将檐下的土地弄得坑坑洼洼。等我去睡觉了,才又去用铁钯将其拍平。
每个夏日的夜晚,外婆坐在屋檐下,屋檐在夜空下。我一边专注地数着满天的星星,一边央求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的记忆里只有两个年迈的故事,我听得腻了,便自编自导给外婆讲故事。“从前有一只小鸭... ”在无数个夏夜,我便和屋檐一起讲着这幼稚的故事。在无数个夏夜,外婆和星星便听着这幼稚的故事。
如今外婆的老屋已拆掉,檐下时光早已过去,一起过去的还有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