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盛开,“研”聚云端来。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更加聚焦,日常生活劳动成为动态的育人场。基于社会实践的学生职业兴趣培养如何进行?2022年5月20日下午,天宁区综合实践暨张小亮教师发展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线上举行。本次活动活动由天宁区教师发展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雕庄小学科研督导部主任张小亮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由红梅实验小学陆科萍老师执教活动课《探秘家庭整理收纳师》。课堂上,陆科萍老师从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你家的家务劳动谁来负责?从心理上发现自己的家庭本位中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寻找可以为家庭进行的活动。紧随其后引入新职业“家庭整理收纳师”,从职业特点中了解“爱生活”“会整理”“会沟通”这些特点,提炼“家庭整理收纳师”的学习点。最后,根据具体的家庭情境来深入学习“做好家庭整理收纳师”,“一堆衣物随意摆放,怎样整理更高效?”“集中收纳盒分散收纳的利弊?”“收纳工具的巧妙利用。”制定我家的“一日收纳计划”,把愿意收纳,会收纳,巧收纳变成家庭的一种习惯。
第二节为华润小学李云舒老师执教的《学做小交警》。课堂开始,借助根据关键词猜猜职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交警的记忆。接着通过视频和师生交流唤醒孩子的回忆,唤起孩子的情感,让学生油然而生出对交警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然后,通过现实中真实的小交警活动,激发学生想要成为小交警的动力。创设小交警面试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闯关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了解一些交通安全法规,学做一些常用的交通指挥手势,学习小交警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最后通过创设城市道路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一起找一找交通违法行为,尝试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大家进入了研课的思维风暴。
香梅小学杨奕老师认为,陆科萍老师执教的五下《探秘家庭整理收纳师》,是基于学生现有的实际问题进行的社会实践课型。五年级的学生,在家务劳动中存在无从下手,实践经验较少这一情况。加之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家务劳动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因此,从了解职业入手,学习整理收纳师的操作技巧,进而沿用至生活中,有效开展家庭的收纳整理计划,提高家务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埋下职业兴趣的种子。
李霞老师提出,这是一节基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自身角色的定位进行的一节课,学生现实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面对混乱的整理无从下手,分类过程得不到有效指导,拿取不方便等问题,基于问题,了解什么是整理收纳师,家庭整理收纳师需要做些什么,如何学做家庭整理收纳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收纳),从现有的职业情境出发,从大方向着手切入生活场景。问题源于生活,解决路径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来明晰收纳中的技能。
何小玲老师提出,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交警,但对身边的交警认识有限,对其职业精神体悟还不够,所以李云舒老师通过开展这个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交警工作,感受体悟交警的平凡与伟大,在学生心里种下守法规知礼让的种子。同时,让学生在学做小交警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华润小学陈璐老师认为,李云舒老师执教的《今天我是小交警》,充分利用学生乐于挑战的心理,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认识交通标志、学做交通手势,并用学到的技能进行实操练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积极,而且思维活跃,因为老师首先遵循了“让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的原则,其次在学生操作困难处、思维障碍处巧加点拨——点在关键处,拨在关节处,使学生豁然开朗,但又觉得是自己通过思考解决的,老师只是帮了一点小忙,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成就感的不断刺激又引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劲头。俗话说:武功好学,分寸难捏。老师指导的分寸感把握得好,才能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
工作室领衔人张小亮主任指出,在五年级这个职业角色初步形成的年段,关注自身,关注家庭,关注社会职业导向成为了这两课的潜在目的。两位老师用“体验+思考”的方式,在“寻访普通劳动者”系列课中,帮助学生在情景化学习中形成职业启蒙,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生命中的热爱。
学无止境,研无止步,一次思想的碰撞便产生一次智慧的火花。每一位成员将继续坚持不懈、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图/文 张小亮 审核/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