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激发内驱力,项目化学习活动实践化
发布时间:2022-02-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董佳

项目化学习在探究学习的本质,教师围绕学习的主题提出一个核心的问题后,学生通过组织合作的方式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这是项目化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第一,项目化学习要学生学的是核心知识。这些核心知识可以是关键学科概念、学科能力,也可以是与学生成长、世界运转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这些核心知识,学生发现知识与世界的联系。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建构。不仅仅是头脑里有什么,说什么。而是能够再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且再行动中表现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问题。

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本质问题一定是有学科性的,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所设计的驱动性问题一定是与语文核心素养相关联的。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八角楼上》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培养中年级学生看图说话能力,在低年级看图说话的基础上,让学生仅凭一幅图来理解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艰苦工作,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是比较难的,指导学生将看图和学文章有机结合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那么利用项目化学习活动,以关键词语的理解提示为把手理解文章插图。围绕文本内容设计驱动性问题“文章几次写了油灯,用意何在?”围绕这一问题,学生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先了解问题,孩子们自主合作划出文章中描写油灯的部分,其次学生深入探究为什么要写油灯,用意何在?随着探究的深入,孩子们充分补充了背景知识,利用形象思维发挥想象,理解毛主席当时的处境及措施,这样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又比如在《朱德的扁担》一课中可设计驱动性任务——做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可围绕文章内容“面对敌人围攻,可山上粮食不多”画出反映文章内容的思维导图;也可根据爬山的过程想象带粮食上山的难度,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朱德与同志们所遇到的困难;还可以用连环画的方式描绘行军途中的一幕幕,在创作过程中感受为什么战士们会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

在驱动性问题的推动下,孩子们乐意主动思考,在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利用项目化学习特征——提出驱动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路2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