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的个人专业更是离不开集体的研讨与分享。为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9月24日,语文组的老师齐聚录播室,共同聆听了赵茹老师执教的平板课《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的家庭。课堂伊始,赵茹老师带领同学们用“连一连”的小游戏,了解了几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既而引出和本课相关的七夕节;用视频的方式,知道了民间故事的由来;通过梳理人物关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用关键词做提示,复述故事内容。
精彩的课堂结束后,老师们围坐一堂,积极研讨。此次研讨活动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为主题。芮清副校长带领语文组的老师再次学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并提出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课堂,为课堂更好的助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
随后赵茹老师进行了课堂阐述,听课老师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们不禁频频点头,收获颇多。语文教研组长赵金龙老师,针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根据项目化设计以及新教学重构一节更加与众不同的语文课。同时,他向芮清副校长请教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更优的语文智慧课堂。芮清副校长认为首先要更新理念,并且熟悉应用以及基本课型,再通力打磨优秀案例,提炼应用成果,形成可迁移、可辐射的优质案例资源;帮助教师们深化对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形成常态化应用的意识,进一步尝试和探索不同环境下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
最后,教研组长赵金龙老师为本次教研活动做了总结,认为此次研讨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研讨和交流的平台,也提高了教师们对于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整体认识,为今后的语文教研活动指明方向。
(图:居莉丹、李扬 文:语文组 赵茹 审核:朱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