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天宁区吴华媛教师发展工作室2020-2021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6-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华媛

执笔人:吴华媛

 

本学期,项目课题《“度量”视角下小学数学相关概念的解读及教学实践》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推进,工作室全体成员与综合组其他同伴一起作集中展示,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原创设计了与课题相关的《倍的再认识》一课,再次面向区域作教学展示,并作解读引领;将现场学习、互联网讨论研修,与个人学习相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进一步凝聚了团队,深化了成员的学科情感,获得更主动发展的动力

展示风采,凝聚团队

本学期,工作室的头等大事,非中期评估莫属。展评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秀出特色。对于我们工作室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一方面,作为领衔人的我,个人从来没有组织策划过全员参与的展评活动,如何做,心里没底;另一方面,展评活动提倡以多样的形式展示出工作室的特色,这倒为我们留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4月9日,英语组先行为我们“打样”,多形式、多角度的呈现出了他们研究的累累硕果,从展示形式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思路;于老师的点评进一步启发了我们:应该围绕“多彩”和“互动”这两个关键词做文章:

首先:要秀出特色。如果非要归纳我们工作室的特色,我会说:因为我们笃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所以始终在学科本质上下功夫。两年来,我们围绕项目课题,研究了一系列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倍的意义、比的意义……工作室在区域层面上展示的课和报告,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或刷新了老师们的认知,每每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我确信,只要我们把怎么思考的,怎么设计的,来时路上的所感所想真诚地表达出来,就足以确立我们工作室的特色。策划会上,我就这几个内容,请工作室的小伙伴们谈谈磨课前后的感受和认知的变化。大家虽然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些问题,但都能侃侃而谈,很有话说。这更坚定了我以沙龙形式呈现展评的决心。

其次,该如何互动。当最终确定我们归入“综合组”作展评时,我意识到了问题——作为当天独一无二的数学工作室,沙龙讨论的又是非常专业的数学学科知识,如何有效互动,让专家、评委、其他组的小伙伴对我们的展评产生兴趣,这是一个难题。我们想到的办法是:让大家一起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得让大家都愿意参与,思考难度不太大,但正确答案应该与人的直觉和惯性思维不同,这样才能凸显数学的价值……最终,我们选定了“摸奖”类的概率游戏!现场展示环节,表现力极佳的杨宏磊老师引导在场嘉宾和其他组同伴有效互动,气氛热烈,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工作室小伙伴分别围绕“你有勇气上一节可能失败的课吗”、“从度量角度谈小数的数学史”、“从度量角度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与之前教法在逻辑上的区别”、“从度量的视角来分享自己对于比的认识”、“度量的生活运用”展开。推进过程中,我们不仅谈自己的案例,与台下的工作室成员保持交流,更用心地融入综合组其他工作室展评中与我们项目课题高度相关的实例。这些,都让我们工作室的现场展评呈现出非常好的互动状态。

我们的努力是有效的。在场专家率先点评了我们工作室,对我们专业的研究成果和孜孜以求的研究态度予以激赏。更令我感动的是,彼时正是各类学科比赛活动颇为繁忙的时刻,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加展评,真心诚意为我们工作室努力付出,点赞加油!让我不得不感叹:我们的相遇,是彼此最美好的篇章!

磨砺成长,引领辐射

月,青年教师的经典赛事——天宁区数学优质课比赛再次如期而至。工作室中张靖、李楠、郭鸿星、张璐、蒋慧等接近半数的成员都参加了这次比赛。虽然正式比赛时间与工作室展评活动有部分冲突但我们还是有效利用各种手段帮助老师磨课。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上课老师在第一版中仅设计通过数据观察,归纳出三角形三边关系,通过工作室的讨论,老师意识到仅仅从“数”的角度归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几何直观,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形”的角度进一步确认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对于目前数学课常用的“不完全归纳法”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跳出窠臼,主动反思,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最终,张靖、郭鸿星两位老师获得了区评优课一等奖李楠、张璐老师分别获得了二等奖。

本学期,工作室继续发挥在数学专业上的辐射引领作用,继上学期《小数的再认识》之后,再次独立创编了《倍的再认识》一课,并作区域层面展示。这节课,将有关倍的知识进行整合和重建。课堂上,学生首先通过研究“○的个数是△的3倍”,逐步感受到“倍数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千变万化”中的“不变”;接着,在生活情境中充分感受倍数关系的广泛应用;最后,凸显倍给数学带来的发展——度量的结果都是用“倍”来表示的,可以用整数、小数、分数等有理数,甚至可能产生无理数的倍数关系。在场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徜徉在数学历史长河中,在工作室后续的教学设计解读中,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量的累加,更要紧的是思维方式的迭代。老师有必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抽象程度,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

教研员邓炜老师工作室精彩展示以及团队对教材内容本质的深入思考、大胆尝试做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邓老师指出:今后,数学的大单元教学是发展方向,它不是单纯的单元整合,要关注的是知识的一致性,工作室今天的呈现就很有借鉴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善于帮助学生的思维从静态到动态、从孤立到联系。高度的评价既是鼓励,也为我们工作室的发展进一步明晰了方向。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路2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