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项目育人,且思共研在路上——记天宁区综合实践暨张小亮教师发展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小亮

蝉鸣叶绿,夏日微风。一场雨后,六月的校园弥漫着淡淡的生长清香。2021617日下午,天宁区综合实践暨张小亮教师发展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如期举行,张小亮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及天宁区内各校骨干教师共2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天宁区教师发展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雕庄小学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小亮老师主持。

活动在雕庄小学朱琴老师的《智能养蚕盒设计》一课中拉开帷幕。朱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结合学校创艺节中的一项科学类活动——养蚕,带领同学们开启“蚕的研究”项目学习。本节课是其中的一个支线项目的前期活动“智能养蚕盒设计的方案制定课。”这节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1.明确蚕的生长所需的条件;2.用案例推进,回忆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3.问题进阶,设计智能化的养蚕盒。朱琴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新颖,展示了实际教学水平。通过系列讨论,学生对项目内容充满了兴趣,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紧接着,工作室领衔人张小亮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感谢。他以《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项目的设计——以“蚕的研究”项目为例》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这2年来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与思考。汇报围绕“项目化学习”、“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概述”、“学校进行项目建构的策略”、“项目设计案例分享”展开。他强调,基于社会实践的项目化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掌握思维方法;要聚焦能力层级,提升思维水平;要把握学生身心特征,提升综合素养。他指出,社会实践项目学习设计应起源于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学生生活中寻找项目原型并进行整合;在具体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学科内部及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叉融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求对项目及自我的整体理解,从而实践学生知识的整体建构和综合实践能力迁移,在理解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

最后,在评课议课环节,听课老师积极发言,给执教老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虹景小学高卫超老师指出,学生对智能化养蚕盒设计的评价标准中,只关注到了蚕的生长需求而忽视了设计的便捷、可行性,偏向于智能化,忽视了常规操作,建议老师在方案中期论证阶段引导学生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二实小李霞指出,教师对学生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养蚕盒设计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用“写一写”、“画一画”等多种方式达成设计任务。

    此次综合实践联合教研活动为区域内老师搭建了项目化学习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只有在课程实施中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味儿,学生才会获得最真实的成长。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路2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