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雕庄小学:智能养蚕,趣味多多
发布时间:2019-05-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琴

514日下午第三节课,综合组的教师集聚在新大楼平板教室,共同聆听了殷玉艳老师的一节数字化研究课《我们来养蚕》。

《我们来养蚕》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学生在养蚕活动中能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法的收益。殷老师利用全景平台分六步展开,首先观察蚕卵发现特点,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然后结合经验归纳条件,最后通过饲养发现问题,根据实际设计蚕盒。设计蚕盒是本课的重点,殷老师没有直接让孩子们设计,而是先询问孩子们在饲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蚕宝宝放在哪里饲养围绕蚕宝宝生活的条件和饲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试着改造一下蚕宝宝的小窝。再讨论进行独立设计,不同的结构、功能和解决的问题利用数字化全景平台孩子们把设计的图纸及时分享至分享圈,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和点评。

雕庄小学综合组在芮清老师的带领下正进行着《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STEM 课程开发与实践》,将数字化,传统文化与科学教学相结合。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雕庄小学678创客社团芮老师、殷老师和徐老师指导下做的智能化蚕盒,蚕盒利用多种传感器:温度、湿度,光感度等来监控蚕的生长环境,还设置专门的装置清理粪便,粪便会从小孔中自然落下。后期老师们还会对蚕盒进行改进,比如两侧加入风扇,检测通风情况,自动投喂的设计等。科学老师们可以利用它来研究怎样的温度湿或光照度度更适合蚕宝宝的生长,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小学阶段的核心实验,对单一变量的控制要求严格,智能化养蚕盒在这点上就可以弥补传统养蚕在这方面研究上单一变量控制不便或不准确的弊端。再在比如还是养蚕单元一课《我们一起来抽丝》,传统的方式经过泡、搅、提,然后用纸筒来手动抽丝,我们可以融入技术工程的设计,设计一个自动化的抽丝机,这是我们孩子在制作之前设计的抽丝机图纸,比如有的孩子就有点想法,考虑到了抽丝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要挡住茧不要让它乱跑,夹住线。也许刚开始孩子们不会或者非常简单,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一步步分析每个作品的不足,凡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

课后,老师们就殷老师的这节课,结合数字化智能造物展开了讨论,首先大家肯定了殷老师采取任务驱动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巧用数字化使孩子们学习更加形象化,将养蚕这种传统文化与数字化stem课程结合,培养了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工程技术设计能力。 

                                   (图文:综合组   朱琴        审核:吴冰清)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路2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