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雕庄中心小学综合组的全体老师齐聚圆梦楼四楼的录播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三次教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分别聆听了殷玉艳老师执教的《折形状》和朱琴老师执教的《石头上的植物》,这两课是科学组的老师们基于“互联网+”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与再探索。
殷玉艳老师执教的《折形状》由薄纸托书这一小挑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的好奇心,通过动动脑、动动手,寻找A4纸托起科学书的方法。根据这一活动,顺势引出课题,继续开展后续的研究。由于课时紧张,殷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比重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简明扼要的认识了基本形状,为实验探究留出了充裕的时间。在实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时,教师通过事先录制自作短视频,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制作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在统计实验结果时,殷老师利用Excel表格快速统计出每组的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使得学生更容易从中发现规律,从而归纳结论。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使科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朱琴老师执教的《石头上的植物》由复习旧识导入,借助全景平台的游戏卷程序,让学生通过连一连的方式帮各种植物找到家,在连的过程中快速唤醒旧知。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们关注到石头这一环境,思考石头是什么植物的家,从而引出对石头上的植物的研究。利用微视频,学生掌握了分离、观察青苔的方法,按照视频中的要求仔细分离青苔,用放大镜观察,并将看到的青苔画在纸上,并通过全景平台向其他同学分享观察结果。除了青苔,朱老师还带着学生们认识了卷柏,通过视频的倍速播放让学生们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卷柏复苏的全过程,打破了科学研究的时间局限,让科学探究变得更加便捷。
课后,两位老师对于自己所执教的内容进行了自我反思与重建,组内的其他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建议,为两位老师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互联网+”是爱,这份爱是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教育差距的缩减;“互联网+”是暖,这份暖是孩子们互助思考,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别样体验;“互联网+”是希望,是参与课堂,走出课堂,体验多元化教育方式,展望更好明天的希望!
(图文:殷玉艳 审核:朱钰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