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申报书
发布时间:2020-09-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小亮

附件4:

 

编号: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研究 

课题类别:              青年教师专项               

研究方向与范围           基础教育11               

课题主持人:          小亮            

所在单位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         2019年9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初中教育专项、青年教师专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专项、乡村教师专项、学生资助专项、教师发展研究专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项、体卫艺研究专项)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3. “课题类别”栏按专项类别填写,如申报“初中教育专项”者就在此栏填写“初中教育”。“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第五部分“重大课题与研究领域”之二中“重点研究方向”中的分类填写,如申报基础教育“依法治教”类课题就在此栏填写“基础教育1”,申报职成教育、高等教育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电话:025-83758278,83758279。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第一主持人

张小亮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80.4

行政职务

教科室主任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课程与教学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电    话

15961286525

工作单位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E-mail

79930250@{域名已经过期}

通讯地址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213018

第二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行政职称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电   话


工作单位


E-mail


通讯地址


邮编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C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2013.11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规划办课题《提升新市民子女校园生活质量的研究》,已结题;2015.12主持省教研课题《基于民俗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已结题。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探究的几种模式》

《常州教师教育》2012.06

《游戏式教学与民俗文化资源整合的应用探究》

《新课程》 2014.01

《整合综合资源 实践趣味民俗》

《考试周刊》2014.02

《资源整合背景下基于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新课程学习》 2014.08

《整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案例开发的思考》

《常州教师教育》2015.06

《体验课程多元融合 提升民俗实施品质——基于民俗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7.12

《寻根 培根 扎根——基于民俗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思考》

《作文成功之路》2018.01

《基于民俗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评价思考》

《名师在线》 2019.02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虞新伟

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

中小学一级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常州市北郊小学

中小学一级

实践研究

案例分析

陆科萍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中小学一级

实践研究

案例开发

  

常州市兰陵小学

中小学一级

实践研究

网站建设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中小学一级

实践研究

案例分析

庄艳雯

常州市延陵小学

中小学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胡晔珺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中小学

实践研究

案例开发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中小学

实践研究

案例开发

江立成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中小学

实践研究

案例开发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中小学

实践研究

案例开发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本文所使用的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概念,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从事的,有老师、家长、实践基地专家及相关人员指导的,有目的指向和针对性的,以身体践行为特征的社会体验、社会调查探究学习、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活动。

本界定的核心要素有三层:一是有目的指向和针对性,一般表现为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项任务或提高什么素质能力,有明显的教育属性;二是身体践行,一般表现为全身心投入,在真实情境下亲力亲为或创造,获取直接经验,不只是思考或在书本上做工;三是有产出性成果,一般表现为学生个体内在要有变化,外在要有成果,是有效能的活动。既可以是学校统一组织,也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安排,既包括探究解决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及课业学习任务的学业活动,也包括根据兴趣爱好安排的非学业活动。

2.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指小学生在给定的时间约束规范内所进行的社会体验、社会调查、探究学习、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活动任务。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杜威先生倡导的“新教育” 理论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都认为,将学习、思考、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是学生获得真才实学的有效方法。世界上各个主要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社会实践这个教育平台上,学生将学到在课堂上、书本上所得不到的综合教育和训练,有助于他们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国家普遍将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制度化理念,资金保障充足,有自上而下的整体和全局性的规划,社会实践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参加社实践活动积极踊跃,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改基础上,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179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由教育部以教材〔20174号文发布,要求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从对中文期刊网2001-2019年关于社会实践研究文章的检索可知,已有的研究都比较重视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学段,相关文章约占比99.19%。而关于小学生社会实践的文章只有9篇,研究方向大都集中在校外实践基地利用、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的作用、保障机制的完善这四个方面,而对社会实践的资源整合、项目的系统构建则都没有涉及,这就给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降低。从常规调研和外出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来看,这门学科在大部分学校落地实施方面还很薄弱,常常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除了学科教师本身对本课程的认识与理解还有所欠缺以外,教师的兼职、没有找到与学校实际、学生生活较密切的融合实施点也是阻碍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多时候能力发展的平台还较单一,不够宽广。以小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实施为例,大都还停留在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的层次。

此外,一方面,大量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尚未纳入课程教学资源范围而导致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教育者不知道从哪里寻找合适的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此同时,2017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适切、有意思而又有意义的整体设计的小学社会实践项目规划,让来自课堂学习的孤立的知识点在实践中慢慢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显得尤为迫切

2.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研究”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及在各学校课程中的相对特殊的存在方式的现状所进行的专项研究,其研究成果将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对于同类学校的研究有一定借鉴价值。

2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科课程资源中学生感兴趣知识点的宽度和深度,提升教学的有效度,有利于提升学校活动的质量。  

3)有利于提升教师资源整合与开发的能力,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可复制性、可操作性,形成的优秀课例和操作手册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具有推广的价值,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有利于解决专兼职教师在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有效提升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4)明确项目开展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可以不断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规范化、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凸显素养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利于提升区域资源的利用率,让学生在较安全的环境中开展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丰富体验,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聚焦和落实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结合对课程实施现状的分析,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优化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出发,整体考虑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形成校本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资源库——四环式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环形资源圈

2通过研究结合研究活动与校情,形成结构清晰、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实施规划框架,完善课程评价,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提供合理的实施方案;

3)通过研究,厘清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开发的原则、途径、方法,探索学校管理、积累课程资源的日常机制形成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策略

4通过研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形成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所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研究,打造一支研究团队为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的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

2.研究内容

1)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研究

利用文献研究法,搜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情况,形成文献综述;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各校及区内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并掌握教学第一线情况;通过访谈,听取区内一线教师和学校课程管理者的经验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思考。

2)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框架构建研究

通过专题研讨,集大家的智慧开阔研究的思路,深化研究的智慧对各种社会实践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与分析,从节庆资源(国家公益性节日、地方节庆)、职业体验活动资源、春秋游活动资源、区域考察资源、非遗项目等五个方面实施项目资源开发,寻找最佳的整合途径和效果建立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资源库(四环式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环形资源圈)

结合研究活动与校情,建立结构清晰、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层面的按年级进行规划具有普适性的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规划框架

进行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典型案例研究,开发具有实用性、推广性的课例,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3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建构的策略研究

我们将以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建构为载体,以学校为中心形成学校——学校周边——市区——市外”四环式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环形资源圈。结合校情,搭建结构清晰、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实施规划框架,开发指导手册,实行开展活动前的指导教师培训内化策略,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校本化有效实施

4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建构的评价研究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建构评价将依托研究目标进行,重点在于考察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是否在活动中发生变化,形成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所具有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最终拟将以师生是否共同得到发展、人本与校本是否得到有机融合和谐发展来作为项目实施效果的评判,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学的效果、课程目标的合理性、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组织的恰当性、内容的适宜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研究重点

通过资源开发,建立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资源库(四环式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环形资源圈);结合研究活动与校情,建立结构清晰、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层面的按年级进行规划具有普适性的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规划框架编制接地气,要为一线教师的使用提供切实的方便《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指导手册》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作为贯穿线索,通过调查分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资源开发,建立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资源库(四环式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环形资源圈);结合研究活动与校情,进行搭建结构清晰、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层面的按年级的、适合区域内学校学科发展的具有普适性的可复制的易于操作的学科规划《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指导手册》以供其他教师选择性使用,或进行二度开发,促进课程常态实施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项目启动与顶层设计(2019.9-2020.3

项目研究任务:

1)进行相关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比较分析,以期为研究提供可操作的设想和策略;用相关理论指导实践,从研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完善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理论体系;组织成员对项目顶层设计进行再修改,在分析成员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项目建设的合理规划

2)通过访谈,听取区内一线教师和学校课程管理者的经验和需求通过对各校及区内课程实施情况的了解掌握教学第一线情况;完成小学社会实践项目实施的现状分析与理性思考,初步完成个成员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分析。

3)开题论证,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研究方案,完善设计。

项目阶段成果: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的现状调查的理性思考。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课题  (2020.3——2021.4

项目研究任务:

1)建立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资源库框架。

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各种研究课,对各种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与分析,寻找最佳的整合途径和效果;

从节庆资源(国家公益性节日:三八节、重阳节、环保日、护眼日……地方节庆:梅花节、菊花展、杜鹃花展等)、职业体验活动资源、春秋游活动资源、区域考察资源【学校所在地的科技(厂家)、环保(污水处理厂)、民生(菜市场等)】、非遗项目等五个方面进行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资源库的建构研究

从优化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出发,整体考虑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形成学校——学校周边——市区——市外”的四环式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环形资源圈(2020.3——2020.6)

2)按年级进行规划,进行具有普适性的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校本化实施规划框架的建构研究(2020.7——2020.9)

3)在研究中设定预诊收集资料初步建立资源库→拟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修正等环节,通过观察法,研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进行小学社会实践项目整合策略研究并形成相关策略;(2020.7——2020.11

4通过案例研究法,开发具有实用性、推广性的课例,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编制接地气,要为一线教师的使用提供切实的方便《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指导手册》;(2020.10——2021.1)

5总结提炼阶段成果并物化,接受中期评估。(2021.2——2021.4

项目阶段成果:各成员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环形资源圈;各成员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实施规划框架;《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指导手册》;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研系列论文。

 

第三阶段:修正推进课题(2021.5——2021.12

项目研究任务:

1)根据中期评估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研究方案,完善研究设计;2021.1——2021.2

2)进行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开发研究;2021.3——2021.5

3围绕项目组织区域展示活动,以系列成果编排著作。2021.6——2022.3

项目阶段成果: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研系列论文;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研究资料汇编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22.4-2022.9

项目研究任务: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接受评估。

项目阶段成果:研究报告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科课程资源中学生感兴趣知识点的宽度和深度,提升教学的有效度;有利于提升学校活动的质量  

2)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明确项目开展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可以不断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规范化、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凸显素养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聚焦和落实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路径具有新意。

从课程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由部分区域内骨干教师参与对小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进行资源开发,形成学校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搭建适合区域内学校学科发展的具有普适性的可复制的易于操作的学科规划和操作手册以供其他教师选择性使用,或进行二度开发,有利于多途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常态实施,解决课程实施中易被忽略、应付、挪用等问题,有利于形成相辅相成的知识构建体系与能力发展体系。

2)研究成果具有新意。

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资源整合与开发的能力,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可复制性、可操作性,形成的优秀课例和《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指导手册》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具有推广的价值,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有利于解决专兼职教师在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有效提升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的现状调查的理性思考

研究报告

2019.12

各成员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环形资源圈

文本

2020.6

各成员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实施规划框架

文本

2020.9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指导手册》

文本

2020.12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研系列论文

论文集

2022.3

最终成果(限3项)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22.3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指导手册》

文本

2020.12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建构研究资料汇编

文集

2022.3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课题主持人作为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负责人,是天宁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心组成员,常州市杨静娟名师工作室成员,被评为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现担任天宁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发展工作室领衔人。同时,课题主持人2011年独力主持省级立项课题《基于民俗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并已结题;作为核心组成员于2013年11参与省教研立项课题《提升新市民子女校园生活质量的实践研究》(现已结题);2015年4月参与市级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研究》(现已结题);2015年主持省级立项课题《基于民俗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已进行结题论证。

近年来结合教学实践,课题主持人写了30多篇论文获奖或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积极进行研究成果的区域辐射,2017.9在区教师发展中心作《走进研究性学习》讲座,2017.11在市级培训中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专题讲座。工作期间,学校被评为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主持人所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2004、2007年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团队与个人都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2006年教学成果获区教科研优秀成果奖,2008年1月被授予区学校课程改革实验优秀项目, 2004年、2007年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2013年被评为常州市示范教研组,2019年再次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

课题组成员来自于天宁区各个学校,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在各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中大部分都是骨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把问题当着课题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多篇文章在省、市、区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大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区组织的基本功或评优课竞赛并取得优秀成绩。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

我校通过《小学综合实践资源开发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管理的研究》这2项课题开发并积累了一定的课程资源,汇编了2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行动即研究 成长即成果》、《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案例集》已经有一定研究成果。前期规划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实施体系,如:《劳动与技术实施规划》、《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研究性学习实施规划》、《民俗课程规划》、“300米资源圈情况一览表”等,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围绕本课题,对中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变革、演进进行了理解,对中文期刊网2001-2019年关于社会实践研究文章进行了检索、分析,认识到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能动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

建立研究小组,形成研究队伍,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能力和研究的水平。按照课题的进展需要,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围绕课题研究,做到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把课题研究与教师发展工作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研究的过程中,区教育局、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活动经费聘请市区知名专家、教师作为工作室的顾问,对工作室的研究提供理论咨询、专题培训等相关业务指导,如省特级教师杨静娟老师、区教师发展中心蒋春燕老师、市教育领军人才新北区钱丽娟老师、三井实验小学解丽老师等;有定期的活动时间保障,部分研究活动与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联合进行。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捌仟元的研究经费。

本部门(单位)帐号:89801108012010000000116 ;开户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

户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黄伟良

2019910

四、课题委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高校、大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路2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