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9月,雕庄中心小学各教研组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教学普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组也不例外,为了提升课程实施的品质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各年级由负责人牵头,落实具体的活动内容和设计,积极地加入了普查的队伍。
说到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最特别之处就是没有统一的教材,而是要求学校校本化实施,这一度成为学校和老师实施这门课程的难点。但实施至今日,这个难点恰恰成了课程的魅力所在,它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也让课程本身更有生命力和发展力。
本次普查涵盖学校所有年级,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点,每个年级安排一位老师上一节研究课。虽然大家都不是专职老师,但是执教的每一位老师都迎难而上,勇于承担,用心、用情地构建教学,给予学生和听课老师一份份惊喜。这6节教研课分别是:一年级王琰楠老师执教的《国旗飘飘》、二年级何曙慧老师执教的《做折扇》、三年级白静亚老师执教的《国庆早安排》、四年级黄娟玉老师执教的《我是家庭小主人》以及五年级胡晔珺老师执教的《小零食 大学问》和六年级刘静老师执教的《中秋佳节乐陶陶》。从中不难发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不同年级是各有千秋的,低年级偏重于手工制作,中年级向研究性学习过渡,高年级则研究性、综合性比较强。但是,它们都具备学生感兴趣,活动有价值的特点。尤其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是,老师们在具体指导时都能充分关注不同的方法指导,力求切实地为丰富学生的体验、锻炼学生的能力服务,体现出较强的学科素养。
综合6节研究课的总体情况,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普查呈现以下三个亮点:上课内容鲜活,贴合学生实际;活动形式丰富,培养综合能力;利用榜样资源,促进协同发展。不过,也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方面,譬如:老师们还要重视研究方法的梳理和提炼,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备课时还要聚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设计真正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中要跟进全过程序列和多元评价,让活动更优质等。
9月份的普查只是一个开端,但它在短时间里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教学研究的热情,也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后续要努力的方向。10月已经开始,相信综合实践活动组的老师们一定会再接再厉,为实现优质教学继续砥砺前行!
(文:综合实践活动组 居莉丹 审核: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