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又称竹杠舞,发源于我国少数民族黎族,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好玩又健身的活动,它可以通过用竹竿控制动作的繁简和动作的快慢而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年龄和性别,跳竹竿能够促进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等都有显著作用。同时跳竹竿是多人配合的运动,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二(3)班开展了“学跳竹竿舞”活动。
在老师的讲解示范后,孩子们踊跃参与,认真观察学习,瞧!学得多认真。
孩子们掌握了“基本功”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参加竹竿舞活动的兴趣及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进行了分组比赛,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通过本次学跳竹竿舞活动,孩子们学会了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发展弹跳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节奏韵律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其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体验了跳竹竿舞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