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许笑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发展,学生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其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的生源有着它的特殊性,新市民子女占学生总数比例高达80%之多,新市民忙碌于生计的奔波,学生的安全自护教育更是成为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学校组建生命教育项目组,从儿童视域,将安全教育编入课程,进行《小眼睛看安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在推进中切实确保每个生命个体的健康与灵动。
一、校本课程的目标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2.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
3.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校本课程的组织管理
1.学校建立“生命教育项目”,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生命教育项目组负责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2.教导处: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聘请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各年段和各学科教研组。
3.年段、教研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段内各班主任和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
4.班主任和任职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授课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校本课程读本的编写
教材名称:《小眼睛 看安全》
编委会:顾问(黄伟良)主编(许笑阳)副主编(曹燕)责任编辑(教师:刘淼、陈俊叶;学生:李想、孙明海、钱璐、蒋一凡、陶璐瑶)美术编辑(张丹)文字编辑(杨颖先、芦燕)
四、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园安全知识篇、家庭生活安全篇、社会安全知识篇、自然安全知识篇四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二)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1.校园安全知识篇内容为:
校园踩踏类、体育课安全类、教室内活动安全、课间活动安全、防止触电事故 、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预防食物中毒讲究卫生、综合实践活动注意事项、网络安全类、意外伤害、自救自护类、校园安全知识自我小结。
2.家庭生活安全篇内容为:
防止烫伤的方法、安全使用刀具、安全使用煤气、安全用电、安全使用电器、居室内活动安全、烫伤后的处理方法、受了外伤后的处理办法、预防异物进入气管、沙尘等异物进入眼睛的处理方法、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保护视力、一个人在家的注意点、家庭生活安全知识自我小结。
3.社会安全知识篇内容为:
看见绿灯过马路、大树底下隐藏“杀机”、请勿随意逗陌生猫狗、不要到野外游泳、识别“过分热心”陌生人、遇到小偷要以智取胜、乘扶梯要站好、迷路了要冷静、放风筝要远离高压线、网吧未成人须走开、放烟花须家长陪、未成人年不能骑车上马路、乘车要排队、马路上玩很危险、拒绝吸毒、远离赌博、火车铁轨不是游乐场、社会安全知识自我小结。
4.自然安全知识篇内容为:
地震自救、台风自救、雪灾自救、雷电自救、自然安全知识自我小结。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学校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
(二)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班、队、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注重“三维”,关注发展性目标,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更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的表现及习惯养成等,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评。考评方式: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计分方式: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习成果。
(二)对教师的评价
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组织者、辅导者,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是否能贯彻落实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将根据实际纳入教师考勤考绩,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优、职称评聘挂钩。
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家长强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安全教育的科学方法,主动寻求家长和社会对安全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安全无小事,我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坚决把学生的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片刻的放松,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办好让群众放心的教育。
(三)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是对课程开发本身进行评价。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项目组邀请有关专家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对于课程方案进行详尽的评价。内容涵盖:①课程立意和课程计划是否恰当?②课程准备和投入是否充分?③课程设计结构是否清晰?④课程内容是否具有拓展性,能否凸显校本特色?⑤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是否合理?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使课程都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二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发放对《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评价,通过听课积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通过师生发展的情况来检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