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许笑阳
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学校为市生命教育项目学校、生命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学校原来的生命教育资源、生命教育实践活动,都可以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雕庄中心小学试图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并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多元途径开展生命教育,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质量提高、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
自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莱士于1968年提出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并在加州创办的阿南达学校中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以来,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内涵、内容、目标和实施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角度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理解。尽管这些概念的表述有所差别,但是生命教育中的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发展生命的本质是相同的,这就为我们明确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各个层次的目标,对进行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了很大的启发意义。
二、分析学生当前生命教育的问题和需要
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就必然要求在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可接受性。因此,我校在理解生命教育内涵的基础之上,在校长和校外课程专家的指导下,由全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各门学科教师共同努力,设计科学的生命教育知识问卷及访谈提纲,并在某个年级里进行小范围的试调查,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然后,在全校范围内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座谈,了解学生的生命认知、生存技能、生命质量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学校外来务工子女较多,比例高达80%,家长奔波于生计,家庭教育的投入寥寥无几,能给子女丰衣足食是更多家长的先有努力方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寥寥无几,家长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于学校。孩子们在缺失优良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环境低下的背景下,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待人热情,但是自信度不高,仅仅满足于学业的简单完成,不追求自我的全面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于简单,面对挫折的“敢为性”人格因素普遍缺失,对自我的未来迷茫……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幸福指数,引导孩子们向全面发展,满足过去,满意自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学生这些问题就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内容选取和目标确定,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依据和方向。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初步了解了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兴趣、生存技能的需要,这就使我校实施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可接受性大大增强,其有效性也必然随之提高。
三、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情感、态度的有效生成。
2.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安全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形成。使他们增强安全意识,学会面对危机如何做出理智的选择。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去实现自我理想,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4.营造理想教育,在过程中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1.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主要开发研制生命教育团队活动案例集,分别从体现学生年龄段特征的群体活动和从养成不同心理品质的团队活动两个维度研发。
2.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在课时计划里安排一定课时的生命教育课,做到定师资、定课时、定教材,使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重点实施。具体安排:双周周五班队课——生命教育团队活动课;每日晨会——生命教育小故事大道理讲述;每周三短课——生命教育健康教育。
3.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列入综合活动计划。结合生命教育周、世界环境日、感恩月、安全教育周、民俗文化活动月等开展专题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团队活动等。
4.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评价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学科内容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
五、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内容:
(一)团队活动——培养阳光的心态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研发系列化、体现学生年龄特征的团队活动,在双周校本课程中实践,通过活动、引导、升华,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健全心理品质,培养阳光心态,追求幸福人生。
生命教育团队系列活动从学生参与的人数分群体活动和班集体活动。
(1)生命教育团队活动一:群体活动
学生群体生命教育活动课应该着眼于发展的关键期,重在抓好危机的预防。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按不变的顺序展开的,而这个顺序是生物学上成熟的结果,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注意抓好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开展基于学生年龄特征的群体活动。
年 段
|
教育目标
|
群体活动主题
|
生命个体成长关键期要点
|
低年段
(一、二年级)
|
1.初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强化学生感觉统合能力。
|
1. 生命袋袋库
2.画画我的新校园
3.抱抱我的朋友
4.理理我的小书包
……
|
1.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2.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
|
中年段
(三、四年级)
|
1.学生养成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2.树立学生信心,提高自主能力。
|
1. 护蛋与护我
2.点亮你的信心灯
3.幸运之神降临了
4.走近我的朋友
……
|
1.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2.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
|
高年段
(五、六年级)
|
1.学生顺利走进青春期。
2.学生具备一定交友艺术。
3.做好中小衔接工作。
|
1.神奇的生命
2.我们的春天(男生、女生2个活动)
3.中学生活知多少
4.交友艺术
……
|
1.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2.中小衔接的关键期。
|
(2)生命教育团队活动二:班集体活动
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停留在生命教育讲座、海报宣传、热线咨询……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孩子们唯有在实践中才能感悟,才能生成。只有班主任走向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探究,带着孩子们走进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引导开展的团队活动中,才能真正突破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瓶颈”。
学校不再是当发生问题后再进行的疏导,而是把预防置前,引导广大学生在团队活动中“阳光快乐”,在团队活动中学生群体养成“自信 乐观 尊重 勇敢”的意志品质,每个学生发挥自我的最佳状态,感受生命成长过程的美妙,提高生存能力。开展以下系列团队活动实践研究。
积极心理发展目 标
|
生命教育团队活动系列
|
各项团队活动具体目标
|
|
积极优势
(自信)
|
个人优势
|
优势大转盘
|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纳悦自己,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美德和优势积极地生活。
|
我也很棒
|
帮助学生了解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帮助学生改变、撕开自身的消极自我标签,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贴积极自我标签的方法,从而能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方式。
|
||
优势陷阱
|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优势,防止优势陷阱,正确对待自身优势和劣势——避免自负和自卑。
|
||
积极情绪
(乐观)
|
主观幸福观
|
幸福账本
|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幸福感受,学会体验并记录自己的积极情绪,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了解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幸福”。从而提升主观幸福观。
|
情绪万花筒
|
通过活动,学生对情绪有基本认识,提高学生对情绪的洞察力。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
||
快乐大魔盘
|
学会处理负面情绪,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坦然面对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情绪。
|
||
管好你的愤怒怪
|
学会控制愤怒情绪,帮助学生了解愤怒情绪可能带来的危害,学会在愤怒当头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自然的心态从事。
|
||
乐观与希望
|
乐观有妙招
|
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常用的自我调节方式,评价是否恰当。让学生明白,每个人自己快乐和乐观的方式不同,相互借鉴能够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和盲点。
|
|
希望的主题曲
|
从对“希望”的表述反观参与者对自身状况的不满意程度。通过分析“对自我的要求”还是“对他人的要求”,引导参与者理智分析自己的抱怨和不满,学习如何将消极想法转换成积极想法,特别是主题曲的转变更重要。
|
||
积极交往
(尊重)
|
贴近亲情
|
亲子之间
|
认识亲子关系现状,学会积极沟通,了解自己好父母的关系现状,认识到沟通的不足,剖析“代沟”的成因,尝试去了解富足,学会理解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与父母沟通。
|
我是我家的小主人
|
增进家庭责任感,为父母分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明确作为家庭的一员要承担哪些责任,切实掌握一些替家庭分担责任的途径和方法。
|
||
友谊盛开
|
我的友谊之花
|
了解交往现状,学会主动交往,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友谊的可贵与美好,让学生审视自己在交往方面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使学生学会主动交往,并通过沟通与合作赢得更多的朋友。
|
|
竞争合作才精彩
|
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达到共赢,认识人际交往中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同学之间应该在竞争中同进步,在合作中共发展。
|
||
信任是可贵的
|
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信任同伴才能使得目的的达成,相互信任是交友之重要前提。
|
||
积极应对
(勇敢)
|
坚强与勇敢
|
两粒沙
|
通过故事《两粒沙》明白,个体可以选择对待事物的方式,所用的态度和做法决定了事情将来的发展方向,联系案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发展结果,感受勇敢的魅力。
|
跨越一切
|
通过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了解到稍有艰难的任务只要有着韧性和耐性就能完成,坚持总能成功。
|
||
生死对话
|
通过模拟场景练习(灾难)体会作为当事人和旁观者的不同心境,在了解当事人需求的前提下,提供相应帮助。
|
(三)特色活动——绽放生命的美丽
结合生命教育周、世界环境日、感恩月、安全教育周、养殖园、水文化专题研究等开展专题生命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立足道德教育的根基——真实的生活世界,强调生命核心意义的实践与体验,认识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树立正确的生命态度。
活动主题
|
活动目的
|
参与对象
|
民间游戏大翻乐
|
学生在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感受生活的奇妙,童年的幸福。
|
全校学生
|
水的探秘
|
学生在水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感受珍惜水资源的必要性,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
中年级学生
|
趣味养殖园
|
学生在养殖动植物的过程中,欣赏生命的奇妙,感知生命的珍贵。
|
高年级学生
|
六、生命教育系列教材的编制:
针对生命教育课程的需要,按照珍爱生命、彩绘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层级目标,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逐步开发自编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雕庄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和各年段的学生读本:《小学生生命教育读本》(低、中、高)。
学生读本教育内容重点:
1一2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喜爱充满生机的世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
3一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具有和欣赏积极客观的心态。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合作;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能珍惜生命;学会劳逸结合;远离烟酒和毒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合理使用网络;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能力。
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
评价作为课程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生命教育的评价最终是为了让每位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和谐地发展,它更多地关心学生的生命历程,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体验与感悟,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发现自我、尊重和关爱别人,使其不断提高与进步的过程。因此,生命教育课程在评价中,应遵循原则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真实评价课程价值。多元评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它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陈玉馄教授也指出:“研究表明,有多种途径可用于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书面材料的收集与观察,教学效果等。在实践中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已被证明对总结性判断来说,达到必要的信度要求。然而,多渠道的收集信息,有助于提高评价的信度。”因此,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在其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应对课程进行多元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
1.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因其授课持续时间短、学生人数不固定等因素,故采用“学习记录,记录学习”的新方式,来反映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收获。对学生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学习中的学业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记录和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记录以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点滴体会为主,如课程《快乐成长加油站》的每一次学习,都要求学生做好过程性记录。
2.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
教师作为实施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主体,是课程开发实施的关键。对于教师实施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也有三方面: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项目小组听课后的评价。
二是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以此不断提高自己开发与实施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能力。教师的自我评价通常也采用两种方式,主要包括每节课或每次活动后及时写下的教学反思,以及课程实施后的阶段总结。
三是项目开发小组成员听课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项目开发组的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参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分,以此检查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预设的生命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等,综合这些因素对课程实施教师作出相应的教学评价。
3.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是对课程开发本身进行评价。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项目组邀请有关专家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对于课程方案进行详尽的评价。内容涵盖:①课程立意和课程计划是否恰当?②课程准备和投入是否充分?③课程设计结构是否清晰?④课程内容是否具有拓展性,能否凸显校本特色?⑤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是否合理?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使课程都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二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发放对《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评价,通过听课积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通过师生发展的情况来检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附:(文本)
教师读本:《生命教育团队活动案例集》(生命教育项目组自主研发)
学生读本:《小眼睛看安全》(生命教育项目组、学生代表自主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