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植根于体验的沃土
213018江苏省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戴春亚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表达,抒写真情实感,只有当学生有自我表达欲望的时候,作文水平才会不断得以提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当今,小学作文成为不少学生语文学习的“软肋”,他们惧怕作文,甚至“谈文色变”,觉得写作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于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单调乏味,严重脱离生活,更别提真情实感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首先学生没有意识到作文应该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当他们觉得作文是他人强加于己时,只能胡编乱造,予以应付;学生缺少体验,没有内心真切的感受,学生哪有心灵的触动,更没有表达的欲望了。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要多培植体验土壤,让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触摸心灵的一瞬间,在心灵呼唤表达的一刹那,把写作转变成自身的一种需要。基于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体验情境
生活是学生体验的大舞台,生活中学生沐浴着父母长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我发现正为父母长辈的无私付出,不少孩子的脾气反而“变大”了,他们不懂得感恩父母,回报长辈。针对此,我结合班级中的资源,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情境——为从地震灾区转学的孩子(许小凯)补过生日,以此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唤醒同学们对父母的感恩。
在一次晨会课上,我以读家长短信的形式告诉大家: “戴老师您好,我孩子今年刚刚转学过去,请帮他补过一次生日好吗?以往在老家,孩子过生日都是爷爷奶奶陪他度过,今年家里变故,又由于我们在外地,没有帮孩子过生日,作为家长一直觉得愧疚。希望老师能让他和同学一起补过一次生日,让孩子得得到大家有声的祝福,这是我们父母的心愿。谢谢!”
这样一条短信,这样一对特殊的父母,一下触动了大家的心灵。于是大家积极准备,纷纷投入到为许小凯同学补过生日的活动中。第二天中午,同学们点上生日蜡烛,唱生日快乐歌,然后许愿,送祝福,全班所有的同学一起参与其中,为许小凯同学庆祝生日,当然这是一个真实的生日庆祝会。每个学生都是其中的一员,他们有亲身的体验。而这真实的生日会中有着一份特殊,即孩子父母的写给许小凯的一封信。这封信是来自这对身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心灵的呼唤,当我深情朗读着这封充满浓浓关爱和殷切期望的信时,孩子们怎能不感动。教室里的抽泣声瞬间凝固了。“爸爸妈妈,我会努力的。”许小凯接过父母的信深情地说,此刻他的内心汹涌澎湃,一直以来从未说出口的话,一下拉近了他与父母的距离。此时此刻,全班同学不仅为他感动流泪,同学们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的确,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自主体验,情感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二、鼓励自然表达
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心灵产生触动,一辈子难以忘怀。选择给这个孩子补过生日,这是一个地震灾后转学过来的孩子,他的父母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是一样的,关爱孩子。然而由于家乡变故,每年的生日庆祝因为转学没有了,而父母远在外地似乎带给孩子不少的愧疚。 因此,我通过情境的创设,特别是一封来自父母的信,一下走进了所有同学的内心,让他们从这对父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父母所付出的爱,想到平时的点点滴滴,情感一下子真切起来,内心的体验、感悟油然而生,表达也自然宣泄而出。
当学生听完许小凯爸爸妈妈带来的特殊礼物——一封信时,个个感动不已。这是一个情感的宣泄点,这是一个真情的表达点,我抓住这个关键点,和学生展开交流,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孩子,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呢?”“是什么打动了你?让你如此感动。”“你好像想起了谁?说说看。”一段简短的交流后,孩子们的内心更置身于情境中,感受得到了升华,孩子们想到了父母对他们的无私关爱,想到了“感恩”。此时,孩子们都想表达。“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每次到我生日的时候,你们都细心地为我去操办,我都觉得这是我生日应该得到的。你们经历许多困苦,却从来不抱怨。今天,我才懂得了真是太不应该了,我要谢谢你们妈妈,谢谢你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让我来到这个人世间;谢谢你,让我这十二年能幸福地长大……”“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天天为我奔波劳碌,真是太辛苦了。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对我付出的爱,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你们的!”……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我听到了感恩之花绽放的声音,感受到了孩子们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三、抒写真情实感
体验写作,就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口味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激发写作的动机,抒写真情实感。
事实证明,学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验,写作内容便有了丰富的题材,情感不会再空洞无味。一个特殊的生日会,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快乐,更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孕育了难得的风景。看,这些题目:《幸福的一瞬间》《难忘的生日》《爱的传递》《我流泪了》……一篇篇作文尽管尚显稚嫩,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流淌着真情,充溢着真诚;没有以往习作中生编硬造的痕迹,一切都尽显学生内心自然的表达。这一切源自于学生真切的体验,深切的感受。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多培植可供学生体验的土壤,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才能绽放更加灿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黄月华. 让作文之树植根于生活的土壤[J]. 作文教学研究,2007 (4)
[2] 闫敏茹.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J].中华少年,2011(1)
[3] 张伟芳. 让作文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长[J]. 中国校外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