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践行教育理念和实现教育目标必须要关注课堂教学状况。
新课程实施已近十年,十年以来,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没有多大改变。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教师关注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少;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式活动多,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执行多,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学生课内做题训练多,关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少。教师讲的多、追求讲的好,学生记得多(这样的教学短期高效,长期无效,今后有害)。在教育较落后地区,这种状况愈加突出。这种课堂气氛沉闷,大多数学生缺乏兴趣,从而造成学习成绩差而厌学。
一、课堂教学观念的革新
要改革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就要跳出“知识本位”和“考试本位”的圈子。首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1、要重新认识教育的基础性。作为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基础?这需要在终生教育的视野下审视教育的基础性。最重要的基础:一是必要的知识技能;二是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社会责任感,志向,情绪、情感、意志、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
2、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知识观基础。课堂教学的知识分三类:(1)、事实性知识,即学科知识,如理解、记忆、再现、判断,这类知识主要是在记忆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硬灌这类知识,短期高效,长期无效。(2)、方法性知识,即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操作、总结、运用、解释、推理、拓展等。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但教师如果单纯教方法,学生就会记方法,如果纯粹记方法,就变成了记中学,方法性知识就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因而,这类方法性知识要学生在做中去学习掌握,这样就长期有效。(3)、价值性知识,即学科意义、学习意义。其表现为体验、反思、取舍、定向、创造、信仰。这类知识要在悟中学,长期高效。这类价值性知识如果由教师交给学生,学生就会记下来,这样就变成了记中学。
3、好的教学的定位:(1)、面向学生当下的,让学生体验到幸福快乐的教学,(2)、指向未来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学,(3)、教学目标上,由关注知识技能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如生活、生存、生命、成功、成才、成长。(4)、教学主体上,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与学互动的教学,(5)、教学过程,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状态,由静态转向动态生成性的教学。(6)、课堂教学重心下移,关注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思维的教学。
4、学生观:学生主动学得好的才是好学生。
二、我校课堂教学革新的反思
2012年11月,我校以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开始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实施一个多学期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参与课改的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2)、课堂教学的方式基本成型、成熟,(3)、课改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4)、课改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增强。(5)、课改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要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备课模式。(1)、推行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主备教师,其他教师对这一内容也需要备,在适当时候集体研讨,确定导学案。首上课的教师上完后提出改进意见供其他教师参考。(2)、备课资源共享。(3)、备课时着重探讨“两学两教两练一思一改”:探讨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么思,怎么改。(4)、备课时做到三设计:以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开放度)或试题形式,设计学生自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学习方法;紧扣重点,设计训练题和作业。
2、要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自主活动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控制在三分之一之内。在课堂上,学生能做的事,一定要学生自己做。进一步建立开放的课堂,要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教,不能为寻求答案而教,不能让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让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其他同学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深讲透学生的盲点、疑点、难点,三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不讲,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弄清的不讲,通过实验能搞清楚的不讲。
3、强化探究—研讨,课堂学习模式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为一体。
4、教师要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应避免对对答案、抄抄答案、凑凑答案的现象。避免培养组长,否则结果是组长锻炼出来了,其他学生没有发展。避免组长代替组员,少数代替多数,一个代替全部的现象发生。
5、要关注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在一堂课中,学情资源越丰富,课堂就越丰富。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错误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将错误看成是学习的有机部分。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趣。要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意识,在资源处理上要有有效度。
6、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优化差异。在课堂建设中,为了让优生更优,依据自然分材教学理论,在检测练习环节设计加速题,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完成。
7、要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产物。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对每个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真诚的关爱,对每个学生进步的鼓励和改造缺点的帮助,对每个学生创造性行为的支持,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宽容和苦恼的理解。要让班级同学间形成团结合作、坦诚交往、相互帮助和欢乐共处的氛围。这方面,尤其要尊重、信任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尊重,体会到尊严,才能唤起学生对未来、对生活的一种乐观和希望,可以让心灵获得一种幸福美好的体验。学生也才能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幸福。
8、要开展丰富的班级、学校活动。活动让学生自主策划,班级让学生自主管理,这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大组或全班展示,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分层落实,这是课堂教学发展变革的必然趋势。
实践课堂教学变革,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