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推荐阅读
“无为”教师“无所不为”
发布时间:2014-1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三宝

“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老子曾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说,虽然看似“无为”,实际则是“无所不为”。

 

我认为,这种哲学思想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山东省淄博市杜郎口小学的“无师课堂”理念。杜郎口小学尝试的“无师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模式,是对课堂、对教育的重新思考。可以说,杜郎口小学的“无师课堂”,是一种具有高级智慧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全新课堂模式。

 

“无师课堂”从表面上来看,教师是“无为”的——课堂上不再有教师出现,他们也不再承担教学、组织、管理等任务。但从实质上来讲,“无师课堂”恰恰又体现出了“无所不为”。在“无师课堂”中,虽然没有教师,但学生依然能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探究与展示评价,还能通过检测与反馈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

 

为什么能够如此?因为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习惯,掌握了推动课堂流程的重点和关键。课堂上“无师”,但教师一直在关注着学生——他们培养学生习惯、培训学生能力,如果课堂出现了问题或偏差,教师也不会“坐视不管”,而是会以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回正轨”。因此,在“无师课堂”上,虽然没有教师,学生的学习依然是有条不紊、积极主动的,课堂也依然是有序、活泼、充实的。

 

我认为,表面“无师”的“无师课堂”,无处不体现出“有师”之道。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是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也就是不能固执地违反事物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他们所不适合的功能。“无为”遵循了事物的内在法则,根据客观的实际条件采取适宜的行动。杜郎口小学的“无师课堂”不正是遵循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事物内在法则”吗?将学生视为学生,将儿童视为儿童,让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把课堂与学习更充分、更完整地交还给学生——这正是“无师课堂”的根本理念。

 

杜郎口小学的“无师课堂”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更高境界。课堂看似“无师”,实则教师的作用“无所不在”。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路2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