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描写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有感情、最凝练、有韵律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从儿童心理特点看,儿童诗依附于生动、美妙的形象,音节铿锵,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这是儿童诗欣赏的心理基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诗是一种良好的载体,能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实施儿童诗教学,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教好教材上的儿童诗后,抓住时机,相关延伸,学习或者是同一作者的,或者是相同主题的,或者是类型一致的儿童诗,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学习。如在教完《一去二三里》这样的课文后,我们社团学习了传统童谣《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这是一首数数歌,除能用来进行知识教育外,还渗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同时再补充《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和《咏雪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看不见。” 不仅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还和语文教材、数学教材相互补充。
儿童富于想象,儿童对诗歌似乎有着天然的需要,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像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于是,我们相机教授了儿歌《小猫拉车》:“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水果歌》:“苹果爱脸红,香蕉爱弯腰,石榴爱咧嘴,桃子爱长毛,西瓜爱睡觉,起来要人抱。”《做手影》:“兔来了, 狼来了,螃蟹爬上墙来了,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更是让孩子们自己试着做手影,利用手影编故事,讲故事。儿童对音乐的敏感几乎是本能的、先天的,诗歌刺激着儿童听觉等感官的协调参与,会引起他们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往往可以碰到这样的场面,面对朗朗上口的语言,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摇晃着身体,打着节拍,完全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气氛中。
学生自编儿歌:
1《小猫拉车》
小猫拉车,老鼠不坐。
青蛙拉车,蚊子不坐。
灰狼拉车,小兔不坐。
猎豹拉车,山羊不坐。
老虎拉车,谁也不敢坐。
2《我爸爸是超人》
我爸爸会爬树,爬得特别高。
我爸爸会开车,开得可稳了。
我爸爸会游泳,并教会了我。
我爸爸很勇敢,受伤了也不怕。我爸爸很强壮,能拔起大树,还能把我抛高。
我爸爸跑得比豹子还快。
我爸爸一跳高,都快跳到天上去了。
我爱我爸爸,爸爸也爱我。
3《水果歌》
甘蔗爱长高,
菠萝爱长刺,
草莓爱长痣,
榴莲臭烘烘,
没人敢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