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1)班 邵涵宸
指导老师:何文娟
我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妈妈是雕庄人。从小到大,我总是听妈妈、舅舅和阿姨们谈论起她们童年上学的趣事:爬树,钻桥洞、烤山芋……那时,我总向她们投去羡慕的眼神,听得津津有味。那些乡村的玩乐似乎离我很远,所以我有空总喜欢往雕庄的亲戚家跑,也想去过把乡村孩子的“野”生活。
我姨婆婆们家在雕庄的团结村池家塘。三户亲戚家房子座落一排,家家紧挨着,即是邻居又是亲戚。上幼儿园前,我记得从大马路上拐向条狭窄的小路就到了池家塘。那时,姨婆婆们的房子都是二层高的水泥房,外面是灰白色的水泥,二楼有个小阳台,从前门进去,可以一眼看到后门,通达的屋子。后门口有口井,井旁种着几株果树,还有个鸡窝。三户人家的前门口是一大片空地,这可是我和雕庄玩伴的乐地。我们在门前追逐,奔跑,玩扭扭车,骑三轮自行车……
吃饭了,大家围着一张大八仙桌,坐的是长凳,姨婆婆总是笑眯眯地往我碗里夹菜:“来,宸宸,好久不来了,快多吃点。这是自家地里种的菜,没有农药的哦,这个是自家的鸡,……”我赛得嘴里鼓鼓囊囊的。饭后回家了,姨婆婆也总会捎点鸡蛋、地里的蔬菜给我带回去。
上小学了,我也很久没去雕庄了。记得一年冬天下大雪,我一大早就吵闹着要去雕庄,因为那门口有一大片空地,肯定会积起厚厚的雪,我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啦!到了那,我发现池家塘变样了,大马路拐进来的小路变宽了,村子拆了一半在修大明路了,可以通到运河对岸了。池家塘还设了个健身广场,清理了小河,变成了景观河。就连姨婆婆家门口的空地都变成了水泥广场,一半成为了停车场。姨婆婆家的二楼水泥房给换了个新貌,粉刷过了,并且贴上了瓷砖。屋子后的果树鸡窝都拆了搭起简易的棚子,做了临时出租房。那天下午,我和玩伴们在门口的水泥广场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
如今,我不再去池家塘了,因为姨婆婆们搬家了。姨婆婆买了雕庄采菱公寓的新房,搬进了小区。逢年过节,我们去姨婆婆家做客,姨婆婆总是订桌在饭店里了。空闲时,姨婆婆也不用下地种菜了,在文化站聊聊天、打打牌,过得可自在啦!姨婆婆家生活可真不愧是“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