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区体育工作计划为指针,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关爱学生、有效教学、有效训练、完善学科体系、形成特色”为主题,进一步深化新课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训练效益,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一切为课堂教学和训练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形成学科优势。
二、工作重点:
1、 严抓体育特长训练,做好早训和下午的训练,主抓重点项目的训练工作。
2、 完善学科评价体系和数据的积累,逐渐形成体育特色。
3、 通过教育理论及教改实践知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人人参与课题。
4、积极参加国家级课题《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与保障体系建构研究》的子课题。
5、 全面实施、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教研”、“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人人开组内公开课。
6、 面向全体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深化两操、早训和下午的训练、活动,实现规范化、自主化。规划课间操的行进路线和课间操质量要求,全校集会的行进方案,并严格实行。严抓学生的课堂常规。
7、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活动的台帐资料的管理。
三、具体措施:
教育教学方面:
1、 加强本学科教育理论学习与指导
(1) 学习时间:每单周二(集体备课)、周四研讨课或公开课、双周四进行体育技能、各项目的裁判及实战演习。
(2) 学习内容:学习新课程解读、课堂教学生活化读本、教科处下发的学习资料和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资料、裁判法等。
(3)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加强英语、电脑的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培训。
2、 立足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重点,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
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效益
a、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解读,讨论制定全年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学进度。
B、教学常规上岗前培训。
c、认真备课,分年级组和大组集体备课,强调针对性和实践性。
d、“新课程”理论培训研讨。
e、公开课、研讨课,每人1—2节,积极开展评课。
3、 加强体育器材管理和档案管理
(1) 体育器材管理
a、 修订体育器材管理措施,完善器材借还措施。
b、 管理好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人工草坪等,并创造性开展工作。
c、 充分发挥器材的高利用率。
(2) 档案资料管理
a、专人负责管理档案。
b、负责教学用的音像资料,制定借还制度。
c、体育组的公共资料要有备份。
教科研方面:
1、 立足课堂,科研促教
2、 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积极撰写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参加全国、市、区、校的评比。
3、 体育活动与课间操
认真组织学生的“两操”及体育短课、课外体育活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校本化的开发,正确引导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学会锻炼方法。让学生走出教室,保证1小时的活动时间。
4、运动训练与竞赛
a、完善田径队、足球队,认真选拔队员,采用科学的、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训练方法,拿出“拳头”产品。足球队教练:王国芳、戴清清;田径队教练:陈惠芬、杜力;跳绳、踢毽队教练:钱金宽。
b、在11月份举办体育节,营造足球文化氛围。
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检查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并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2、制定各项工作计划,课外文体活动课表,体育总课表并上报少体校。认真写好备课教案,组内集体备课。
3、校运动队训练。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报名截止9月21日下午三点。9月27日全天在朝阳二小比赛。
4、陈惠芬上研究课。
5、规范教学常规、课间操及体育活动。
6、一年级新生学习广播操、其他年级复习巩固广播操。
7、依据本校特色体育项目开展业余训练,除田径项目外开展足球训练。
8、建立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业务档案、省体育教师体能考核标准上网。
十月份
1、开展“五个一工程”活动。
2、积极参加区体育教师体能考核预测(按省级标准)
3、运动队训练。
4、积极参加市足球、田径比赛。
5、课题组活动。
6、杜力上校研究课。
十一月份
1、区小学生四人制足球比赛。
2、兼职体育教师参加区体育教师培训。
3、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分工作。
4、校运动队训练。
5、校体育节工作。
6、戴清清上校研究课。
7、参加区的“五个一工程”活动。
十二月份
1、参加区小学生冬季“三项”运动会。
2、校运动队训练。
3、钱金宽上研究课。
4、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上报工作。
8、参加区的“五个一工程”活动。
一月份
1、参加区的“五个一工程”活动。、
2、做好期末结束工作,做好学生体育课考核评分工作,对不及格学生要给予补考。
3、体育资料整理,上报少体校。
雕庄中心小学体育组
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