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庄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
第一学期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实践为中心,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研常规,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在“实”“新”上下工夫,探索语文教材使用的最佳方法,营造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要措施
(一)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常规管理
1.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推进教学行为的规范
加强对新《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分年级科学确定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规范备课笔记的书写,规范作业的批改等相关的教学行为。在备课方面,倡导教师规范操作,重点突破,备出精品,并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勇于探索,让作业更具新意,更具内涵,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作业的批改应及时、细致、具有激励性。教研组定期或随机进行各项常规的检查,注重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关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将抽查与互查相结合,校级调研与随堂听课相结合,做到各类抽查及听课不提前通知。
(1)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牢固树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意识,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努力变革教学方式,在“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将继续实行每月“常规质量抽测”,形成调研报告上交校长室,并及
(2)备课、作业抽查、互查制度:教研组长带领年级组内骨干教师要对教师的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要有签字、有记录、有评价、有小结,及时与教师沟通,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完善备课、作业星级评比的细则,让老师明确标准,自我对照、互相学习。
(3)任课教师要按教研组要求进行备课,要提前2课时的备课量,每位教师必须要有超过20%的二次备课,并及时撰写课后反思或有质量的案例评析和论文。
(4)学生作业要求书写工整,格式统一、及时批改及时订正。本学期必检作业为“硬笔书法练字本”、“补充习题”、“作文本”或“写话本”。抽检作业:小练笔。
(5)完善和增加各年级单项检测的方案,与考核挂钩。一年级:习惯调研、拼音过关、识字比赛、基本笔画书写;二年级:朗读、阅读;三——六年级:朗读、习作。期待把通过加强单项检测督促教师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和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
2.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各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查字典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朗读习惯、语文积累的习惯、整理笔记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等等。
另外,对于试卷分析中,老师们提到最多的一些薄弱的习惯,特别要重视。如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教研组将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举行各种沙龙活动,交流经验,研讨方法,并举行各种竞赛,推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认真配合区教研室,做好经典诵读和学生个人作品集、手抄报的评比活动。
(二)发扬传统特色,创新教研活动模式
1.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当前教科研活动积极提倡的一种形式,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本学期初,教研组牵头,各年级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定备课组长、定备课时间和地点,自行选择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鼓励教师们不要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上课文的研讨,要根据教学的需求,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困惑或思考,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半个学期过后,教研组还将组织每个备课组进行中期的亮点交流,通过沙龙等形式将每个备课组的亮点和可取之处呈现出来,供大家学习。
2.围绕课题,以课堂实践为阵地,实现教研一体化。本学期学校语文组课题研究主题仍为“以读促写”,研究的形式为课堂实践,拟通过开展同课异构、微型聚焦课等形式继续推进课题的研究。开展课堂研究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人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讨活动模式,努力提高教学研讨的实效性。评课遵循“四步曲”: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上课教师谈收获,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成果做到“五个一”:一份模拟课堂实录,一份模拟课堂教学反思,一份真实课堂实录,一份真实课堂教学反思,一份组内评议。
3.继续落实各年级语文学科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关注一年级。每年的九月份都是行为习惯养成月,这已经是常规活动。在去年的习惯养成月中,教研组已经实行了一系列的做法,如:常规口令的实行,听说读写的阶段训练等。本学期,除了常规做法之外,教研组还将对每位教师的有效落实实行监控。九月份,校长、中层领导、教研组长都将走进一年级的课堂,进行听课、查看作业、师生访谈、家长问卷等一系列的活动。一个月后,将对一年级进行校级调研,形成了校级调研小结,召集任课教师进行汇报、反馈。
4.继续开展语文课前“加油站”活动。就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或进行习惯培养,或进行听说训练,或进行语文的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洼”学习语文贵在积累。所以,注重平时对学生词语、句子、片断的累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提倡语文教研组老师开展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课前五分钟语文活动,如低年级可以是以复述一句话、讲一句话,或是老师讲故事等形式;中年级可以是每天一个成语故事;高年级可以是新闻播报、哲理故事等,以便让学生在长期的“厚积”中能在口头表达,习作表达中“薄发”,每位老师应充分分析班级的现状,让课前五分钟能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所促进,倡导充分利用班级阵地,设立语文学习专栏,如低年级的“拼音角”,中年级的“成语道”,高年级的“片断栏”等。同时,也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的创新,在实施过一个阶段下来进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5.掀起我校“读课外书,写规范字”的高潮。本学期,为培养学生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着想,从学生长久发展着眼,引导教师在小学阶段长期抓两点——“读课外书,写规范字”。第一点读课外书,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由教研组提供阅读书单,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学生自主购买进行阅读漂流活动。第二点写规范字,除了平常的写字教学活动,每学期我们教研组还将进行全校的写字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写好规范字。
(三)加强专业引领,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全校语文教师都应把学习视为职业生活的迫切需求,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莫忘给自己“充电”。本学期特开辟专门的“学习充电站”——每周五的下午两节课后,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本学期理论学习的重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向教师推荐优秀读物,一学期大家共读两本著作。其二是师生共读一本课外书。
另外,教研组还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再交流分享,另外,再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培训或讲座,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继续开展“结对”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结对活动,每位骨干教师与本组一教师结对,坚持每周听一节结对教师的课,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在共同学习中一起成长,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3.重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新秀的跟踪培养和使用工作,注意做好推荐开课、讲学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课题研究参与等催长活动。同时也要重视发挥非骨干、非青年教师在语文课改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注意教师的均衡性发展,落实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争取多出成绩。本学期还将进行新一轮的课题申报和立项。因此,号召年轻教师从开学初就积极收集、准备材料,争取多一些申报课题能够在市、区级立项。
三、工作安排
九月:1.召开期初教研组工作会议,回顾上学期期末质量反馈,研讨教研计划;
2.确定本学期研究的课题,分年级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雕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备忘录》;
4.组织一年级教师参加区、校培训,落实对学生常规、习惯、拼音的指导和检测;
5.参加区口语交际教学研讨活动;
6.校作文选拨;
7.一年级拼音阶段验收一。
十月: 1.一年级学生语文行为习惯养成的总结交流;
2.一年级拼音阶段验收二;
3.校语文基本功比赛的培训和选拔;
4.参加区作文比赛。
十一月:1.五年内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期中调研,备课作业等检查;
3.全校朗读验收;
4.沙龙研讨:集体备课组亮点交流、课前“加油站”实施经验介绍。
十二月:1.一年级基本笔画验收;
2.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3.网上教研活动。
一月份:1.做好复习工作,定好复习计划,准备迎接期末阶段性检测;
2.组织各年级单项测试活动;
3.备课、作业等常规检查;
4.上传、上交各类资料,写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