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尝试,品尝,
乌饭里有故乡的味道;
激动、诧异、快乐……
活动里有幸福的洋溢。
今天,雕庄中心小学五年级民俗课程持续推进,各个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学生们一起体验了做乌饭、尝乌饭的民俗活动。
农历四月初八,常州溧阳有吃乌饭的风俗。那一天,家家要煮乌饭,人人要吃乌饭。乌饭,顾名思义,是黑色的饭。乌饭不是用黑色的糯米煮成的,而是用山区一种叫南烛的树叶(当地人称“乌饭草”),捣烂,浸水取汁,再将糯米放入汁液中浸泡,染成黑色后蒸煮而成。
同学们先用清水浸泡叶子,而后分组将薄如蝉翼的桌布铺在桌上,轮流将乌饭草切细剁碎,打浆。只见同学们右手握刀,左手紧紧捏紧一团乌饭叶,手起刀落,菜刀以一个完美的弧线向叶子切去。顿时,那原本完整的乌饭叶枝顿时断成2截。不一会儿,各组桌上满满的是堆成小山般的乌饭叶裂身。随后,成堆的乌饭也被装入桶里,注入清水,揉、挤、压……带着树叶清香的汁水溢了出来。最后,将白珍珠般的糯米装入蛇皮袋,浸润在乌饭叶汁水中,静待一夜。
乌米饭在同学们的期待中终于出炉了!刚煮熟的乌饭乌黑发亮,吃的时候拌入白糖。糯米性温,白糖性平,再加上具有独特清香的叶的催化,软糯和香甜在几近完美结合的同时,还兼顾了食物性格的平衡,这就是味蕾的享受。同学们个个吃得兴高采烈,纷纷表示要带一份成果和父母一起分享。
体验,是民俗最好的传承途径;躬行,是童年最美的求学记忆;挖掘,让民俗文化在雕庄中心小学馥郁芬芳。
(文:五年级组 张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