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务公开>>校园新闻
宏观式架构 多维度研讨
发布时间:2013-1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姚成中

 

                         宏观架构, 多维研讨
                    ----记于纯工作室雕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交流会”
       
       教无定法,研无止境。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活动的有机糅合,便是这句话的最好体现。
      11月7日上午,天宁区于纯工作室以“语文教学中如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为主题的教学策略研讨会在雕庄中心小学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来自该工作室的所有老师成员、雕小的语文老师和校领导近40人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活动分三大板块: 课堂现场观摩----专题操作讲座----开放多维交流。
 
      现场观摩课上,雕庄中心小学赵金龙老师展示的五年级《黄山奇松》第2课时,立足生本,依托文本,让学生在感受黄山三大名松各自特点的同时,体会课文语言的组织特色。在此基础上,赵老师,本着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出发,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引导学生运用课文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方式将生活体验转换成规范而个性的书面语言。课堂效果明显,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研究课标,细化目标,着眼整体,聚焦微型。
      在专题讲座环节,雕庄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白静亚老师,从语文教学体系的整体出发,就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从宏观层面做出了定位和完整架构。关注学生的年段特征和语文教学的学段要求,老师提出了“1.单刀直入, 2.同题异构, 3.多篇联动。”等多种不同的“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和课型,分享了6 “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策略:1.模仿式,2.升华式, 3.拓展式, 4.转换式, 5.想象式, 6.整合式,并建议大家关注教材文本,关注教师自身,关注学生实际,从长线上坚持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探究。长达20分钟的讲座,让每一位与会人员对“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有了宏观上的全新认识和把握,明确了“读写结合教学”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着眼点问题。
        多维思考,开放交流,同题异想,思维碰撞,
        第三板块时,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各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阐述自己的理解,分享自己的经验做法。其中,该办公室负责人于纯老师就“读写结合教学中,如何使用好课文本身?”提出了自己的标准----把课文作为用件、把课文作为例文和把课文作为经典以及就读写结合的形式之一“批注”也做了详细的形式介绍:解释、连线、比较、质问和感悟。经过三节课的激烈讨论、交流 大家一致深刻认识到 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语文读写结合”需要着重面对和解决的共性问题:
    1. 读写结合教学的实际定位和着眼点。
    2. 如何正确处理读写结合的语言转换能力培养和写作表达技巧训练
    3. 如何把握读写结合在不同学段和不同班级的针对性
    4. 如何将文本写作技巧迁移到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体验上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激情,带着希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在全员的参与研究下,将会绽放处她独有的美丽和魅力。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路2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